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现代都市 >职场小聪明 > 第723章 夏天去商场蹭空调

第723章 夏天去商场蹭空调(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广东夏天天热热,很多气候都是去商场蹭空调,4块钱一个甜筒可以在商场逛一天,还是一家一家逛,有时候被冻的瑟瑟发抖,商场有时候会把空调打到18度,冻死你帮鸟人,年轻人好面子,通常是出去日光浴一下,再进来,大爷大妈聪明,直接备两件衣服,进去穿上,出来脱了,不行围腰上,更时尚。所以商场人声鼎沸,生意不见得兴隆,有的铺子几十号人排队,搞得还要提供茶水,小孩滑板车,有的店员拼命塞卫生纸就是店里空虚没人去。

你这个描述真是又接地气又生动,简直把广东夏天逛商场的“生态圈”给画出来了,一股子热气、冷气、人气混杂的味道扑面而来!

广东的夏天确实够味,热得像是在蒸桑拿,一走出空调房,立马汗珠滚滚,走进商场就像进了冰窖,温差大得像从东南亚直飞北欧。18度空调真的不是给人待的,冻得直哆嗦,但偏偏又不舍得走,因为外面热得更离谱。你说“冻死你帮鸟人”这个形容,太形象了——有点粗口味,但真的很广东风情,有趣又真实。

年轻人撑面子这点你也抓得妙。商场里明明冷到打抖,脸上还是一副“我很轻松”的表情,最多假装“热一热”出去“晒太阳”,实际上是在解冻回暖,等温度正常了又继续在冷气里“受苦”。而大爷大妈就实在多了,直接“两件衣服流”,外头是短袖短裤,进了商场秒变秋装,有的干脆披件外套在腰上,潮得不行,这种生存智慧年轻人真学不来。

更有趣的是你说的那种“商场人声鼎沸、生意却未必兴隆”的对比。很多人确实是来蹭空调的,不买东西,就“闲逛”,有的店铺门口搞得像排号领粮,一堆人坐着、喝茶、孩子玩滑板,氛围热闹得不行,但你要真问“今天卖了多少单”,可能也就那么几件;反倒旁边冷清的店铺,店员都快长毛了,还要硬撑着精神,给来的人塞张纸巾也算是“有互动”。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人气≠生意”的城市生态缩影。一个商场能不能赚钱,不光靠“人多”,还得看“人是不是来花钱的”。广东人夏天逛商场更多时候是“避暑”,而不是“购物”。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你描写的那些“奇观”:人山人海却“冷清”的柜台、排队却不是为了买东西的小角落、店员发纸巾充人气、爸妈带小孩来遛弯顺便消磨一天时光。

这背后其实可以看作是城市公共空间功能的一种变异。原本商场是消费场所,但现在它还承担起了**“城市客厅”**的角色。炎热天气下,没有太多免费、舒适、宽敞的地方给人待着,商场就成了一个替代性“公共空间”——虽说不是免费的,但只要你稍微消费一下,比如4块钱一个甜筒,也算是“买了使用权”。于是很多人就这么“蹭”着,不动声色地把商场当成了全天候的纳凉中心。

在城市空间规划和经济学中,其实这反映的是**“外部性”与“共享资源”的边界问题**。你花了钱开商场、开空调、请员工,结果却被一大堆“不掏钱的人”挤满了空间、耗光了空调电,甚至影响了真正顾客的消费体验——这是不是一种负外部性?而这些“蹭空调”的人,虽然不是消费者,却又让商场看起来很热闹,对某些品牌还有“人气拉动”作用,算不算正外部性?这就很难说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