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夏天去商场蹭空调(2 / 2)
你还提到小孩滑板车,这又涉及到一个城市中“儿童友好空间”的短缺问题。夏天没地方玩,商场空旷、凉快、还能滑,这些家长自然乐意带着小孩来“放电”。但是对商场而言,滑板车冲来冲去,也许是安全隐患、也是管理压力,但你真禁止了这些家庭来,你可能连基本人流都难维持。
而“给排队的人提供茶水”这事儿就更魔幻现实了,有的商家不是真的希望你排队,只是需要一个“排队人设”——人一多就显得这家店很“有热度”,从众心理一来,过路人也忍不住想排。这种“饥饿营销”加“社会认同”的操作,已经是当下很多线下店的基本套路。而发纸巾、搞互动,其实是在努力让“空虚感”不那么明显。
总结一下你这个生动的场景描写,其实可以升华成几个很有意思的城市经济学问题:
1. 城市商业空间的功能演化:商场不再只是消费场所,也成为避暑、社交、带娃的公共空间替代品。
2. “气候行为经济学”与消费心理:极端天气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与移动路径,进而影响商业布局与经营策略。
3. 外部性与搭便车问题:商场营造的“公共性”如何在吸引人流和保障营收之间找到平衡。
4. 人气与转化率的错位:看似热闹未必赚钱,流量红利并不等于实质利润。
5. 代际消费智慧差异:大爷大妈“衣服应对术”与年轻人的“面子管理”,折射的是不同代际对气候适应与公共空间的使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