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现代都市 >我居然成了资本家 > 地一百一十五章 马场众生相

地一百一十五章 马场众生相(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香港,骄阳似火,炽热的太阳宛如烧得通红的铁饼,高悬在天际。跑马地马场的铁皮顶棚在烈日的炙烤下,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仿佛随时都会被熔化。

卖汽水的老王头蹲在栅栏边,桶里泡着的玻璃瓶汽水早已没了凉气。他那汗湿的背心紧紧贴在嶙峋的脊梁骨上,整个人被热气包裹,时不时抬手抹一把额头豆大的汗珠。对面的看台上,阔太们穿金戴银,手中摇着檀香扇,扇出的微风试图驱散暑气,然而空气中弥漫的香水味却与马粪味在热浪里相互交织、发酵,形成一种怪异的气味。

周三晚上,对于很多香港市民来说,是传统安排的赛马时光。加之今晚又不是大型赛事,所以大家没有前往沙田,而是纷纷聚集到了跑马地马场。来香港若不见识一下赌马,实在是说不过去,好不容易有了一些空闲的田毅也不例外,他带着廖威、陆虎几人兴致勃勃地跑出来看热闹。

“买定离手啊!最后五分钟!”穿花衬衫的叠码仔阿强在人群中灵活地穿梭,腰间的牛皮包里塞满了皱巴巴的港币。他刚刚才给看厕所的肥婶放了两万块高利贷,利息是月息九出十三归。肥婶押的是第五场3号马“发横财”,这匹马昨夜里被注射了三针硝酸甘油——这消息是马夫阿水在厩房偷听到的,转头就以五百块的价格卖给了阿强,换了些茶钱。

马场的贵宾室里,冷气开得十足,与室外的酷热形成鲜明对比。地产商陈老板悠然地叼着雪茄,手中拿着金笔,在《东方日报》的马经版上圈圈画画:“告诉张骑师,让‘富贵荣华’跑第三。” 秘书低着头认真记录,不经意间瞥见老板皮鞋底下踩着一张传真,那是澳门赌场刚传来的投注分布图,上面显示全港有七成散户都押了这匹大热门。

这就是香港赛马会的本质,作为全港唯一合法的赌博场所,它堪称每年吸金超千亿的超级印钞机。2003 - 2004马季,总投注额达到了惊人的650.25亿港元,平均算下来,每天都要从市民的口袋里掏走2亿。更讽刺的是,在这些投注的钱里,有23%竟然来自月收入低于1万的基层群体。他们怀揣着用200元马票改写人生的幻想,却浑然不知自己只是这场赌局最底层的养料,被无情地吞噬。

2004年4月初,中国人民银行牵头成立了金融监管部门反洗钱协调小组,承担起协调、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的重任。同月,“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也宣告组建,旨在集中分析有关大额和异常资金活动。这一举措看似与跑马地马场毫无关联,实则暗流涌动,跑马地沙圈里的每一匹纯血马,都有可能成为行走的洗钱工具。

比如一些商人通过海外空壳公司购入赛马“金色帝国”来说,当时作价3000万港元。仅仅三个月后,这匹马就“意外”夺冠,身价瞬间飙升至1.2亿。这笔钱在经过马会抽水之后,就变成了合法的赛事奖金,堂而皇之地流入香港账户,完成了一次看似合法的财富转移。

走进马会董事局的更衣室,会惊觉这里比立法会更具权势。马会的250名遴选会员中,有47人同时担任上市公司董事,13人还是政协\/人大代表。那张价值千万的会籍卡,实际上就是进入资本核心圈的通行证,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利益网络。

马会每年都会捐出30亿用于慈善事业,乍一听,这是慷慨的善举。然而,这笔钱究竟是怎么花的呢?以新建的“赛马会青少年活动中心”为例,承建商是某马会董事亲戚的公司,工程报价比市场价高出41%。这无疑是打着慈善的幌子,行财富转移之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