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红旗渠 下(1 / 2)
第186章 红旗渠 下
【看完青年洞的事迹后,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工程段的伟大事迹。】
【桃源桥工地,由于这里沟深坡陡,干部群众们就设计了一种三用桥,一种桥下走洪水,桥中过渠水,桥上能行车的三用桥。有人说,我在书本上从来都没有见到过这样的桥, 施工的同志们自豪的说:咱们把桥建成后,写到书里去,书上就有了。最后经过103天的英勇奋战,林县人民就把这座高24米,长100米,宽6米的三用桥建成了。】
此话一出,一工部官员竟惊的掉落了手中的《考工记》。工部官员重复了那一句:";咱们把桥建成后,写到书里去,书上就有了”。
“书中所无,何妨自成典籍!";,他赶紧把这句话写下来,兴奋的挥了挥手,激动地心情难以平复。而后又回想着天幕上的故事,回到书房,把那本论证";百工之术皆出圣贤";的《匠说》残卷扔进火盆。真正的典章从不在故纸堆里,残卷灰烬腾起时,似见火焰里红旗漫卷,万千工人正以铁镐为笔,以汗水为墨,用实践作纸,在神州大地书写新的河渠志。
【在二干渠的夺丰渡桥,这座大渡桥长413米,高14米,宽4米。当时既没有机械化设备,也没有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有些资产阶级权威说,就凭你们的两只手能修这么大的渡桥吗,同志们说,你们等着瞧吧。】
【没有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就用石头来代替,没有现代化的运输工具,就车拉肩扛,连孩子们放学回家都主动扛一块石料送到大桥工地,没有现代化吊车,年轻的女同志们就创造了一种土吊车,十余位女同志齐心协力一起拉,也没有机械吊车同样能把沉重的石料送上高空,被那些资产阶级权威们断定,根本无法修建的夺丰渡桥,林县人民只用了150天就建成了。】
【在横贯卢寨岭的曙光洞工地,人们群策群力,创造了竖井分段作业法,同时打34个竖井,经过一年零四个月的奋战,终于把曙光洞凿通了。而另一边的铁姑娘队不但学会了在深井中抡锤打钎,而且还学会了装药放炮,破除了妇女不能下深井劳动的迷信。】
【一万年太久,以只争朝夕。爆破后的洞中烟尘太大无法工作,要是等浓烟自然散去,就得五六个小时以后才能工作,为了加速工程进度,铁姑娘们就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下深井赶烟出洞,用扇子、衣物等工具将烟雾扇出洞外,以改善工作环境。浓烟呛得铁姑娘们喘不了气睁不开眼,但他们不向困难低头,坚持战斗。这种方法虽然原始,但在当时条件下是有效的,确保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天幕下。
明朝,林县知县谢思聪正组织着当地民众修水渠,目睹后世的林县人民以石代材、车拉肩扛,甚至孩童亦参与建桥,那是一个瞠目结舌。
而后又见到女同志们以土吊车合力起石,有不少瘦小的妇女甚至悬在空中而毫不畏惧,尤其是铁姑娘们下井抡锤、装药放炮,更是颠覆了他们“女子不下深井”的传统观念。“此等巾帼,真乃神勇!”
“她们,为什么能做到这一步?”
“因为这些人不是被强迫拉去服劳役的”。话说完他们就反应过来,他们现在修这个谢公渠干劲也是十足的啊,但如果让他们去给大人物修宫殿修高楼乃至修皇陵,他们是不情愿的。看着天幕上的种种事迹,人们明白了这里面的区别,慢慢的说出一句话,“这的的确确是个值得铭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