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女频言情 >南北朝,敕勒长歌 > 第139章 东流不作西归水

第139章 东流不作西归水(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说!”

“是……是太后亲自吩咐的……”

“妇人误国!”

尔朱荣声音小了一些,但周围的人还是清楚无误的听到了这句话,洛阳的使者此刻恨不得自己是个聋子。好在尔朱荣也没有刻意为难他得意思,摆了摆手便吩咐开始宴会。

但宴会高潮时,本来已经恢复好心情的洛阳使者却又被惊出了一身冷汗!尔朱荣好端端的突然把手中杯子摔了,这是要翻脸吗!?

像是在回应他的想象,帐外尔朱氏亲卫鱼贯而入。

“梁……梁郡公!这是何意啊?”

尔朱荣端坐上首,闻言瞥了战战兢兢的使者一眼:

“贵使无需忧惧!宴席之上无从游戏,本帅军中又不像洛阳那般,不喜小娘子舞乐!故此,本帅特意安排壮士演练箭术,聊以为戏!”

言罢,亲卫便当众演示起契胡箭术来,流矢穿透三层皮甲钉在大门前的匾额上。

在满堂惊呼中,尔朱荣朗声笑道:

“边镇儿郎只识得弓马,不懂洛阳雅乐!贵使回到洛阳可代我与中枢诸位说上一声,我尔朱荣想要的并不是什么平北将军、北道都督,诸公都是聪明人,应当明白!”

…………

武川镇临时戍地

寒风卷着沙粒拍打窗棂,高欢盯着案上的三封密信。

来自洛阳的绢书熏着特有的御香,尚书令李崇以“平虏将军”虚衔半暗示的表明怀朔镇将人选可议,葛荣将前往他处。

段长的私信则沾着怀朔杏花酿的痕迹,字里行间皆是并肆豪强对尔朱氏坐大的忌惮……以及《改镇为州诏》即将明发各地的消息,让高欢做好准备。

最底下那封火漆密函,绘着宇文鲜卑部特有的图腾。

“洛阳到现在还没搞清楚情况吗?”

高欢轻笑一声,《改镇为州诏》他自然知道是什么意思。

这是尚书令李崇多年前提出的策略,如今却成了中枢安抚六镇的缓兵之计。可真正的权力从来不在洛阳笔墨间,而在武川镇外那些被饥民分食的战马尸骨里!

洛阳的衮衮诸公直到这个时候还以为他们可以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北地的问题吗?

“贺六浑军主,大帅邀您共商柔然质子教化之事。”

尔朱荣使者的声音让高欢眯起眼睛——尔朱荣嘴上说着“讲授忠孝”,实则是要借书院监视柔然动向。

高欢突然想起他记忆中前世亲身经历的洛阳羽林暴动的场景:

羽林禁军鲜卑子弟“目无王法”的撕碎汉化文官的袍服,纵火烧了中枢汉人官员的宅邸,而他就是在这样的混乱中窥见王朝崩裂的前兆。

…………

尔朱荣独自站在灵丘城头,脚下是正在整编的六镇骑兵,马鞍旁挂着朝廷新发的“北道都督”令牌,而粮草账册却盖着尔朱氏的私印。

他解开玉带扔给亲卫,露出内衬的羯胡皮甲——文明与野蛮的界限,在乱世中不过是权力博弈的面具。

三百里外,高欢正为即将落成的怀朔书院(北魏时期虽然没有明确的“书院”这一概念,但确实存在类似的教育机构和教育活动)题写诫言,沉思许久,高欢在纸上落笔:

“由博返约,志而乐道。”

高欢指挥流民将《孝经》碑文挪到书院中时,尔朱荣的使者正好带来了柔然的质子。

两人的目光穿透风雪短暂交汇,一人在佛像脚下俯瞰众生,一人在废墟之上播种火种。

而洛阳的赏赐诏书,此刻却被胡乱塞进某位戍卒的灶膛,化作照亮北地乱局的第一缕星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