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纪纲飞黄腾达(2 / 2)
李景隆放声大笑,赞道:“有辉祖为本将分忧,胜过十万大军,哈哈哈!就这么定了!”
李景隆与徐辉祖没想到,他们想要保护朱雄英的举措,反而将朱雄英置于危险之中,导致洪武二十七年明军北征之中,最大的危机与变数出现,差一点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
应天,九月初,皇宫。
武英殿内,暂领东阁大学士的杨帆,与华盖殿大学士邵质、武英殿大学士吴伯宗,以及新任的吏部尚书吕本齐聚。
杨帆主审福建三省海贸走私案,兼身负海贸改革之重任,身上不可没有官职。
朱标便让杨帆暂领东阁大学士之职,参与朝政,到九月初,所有关于海贸走私案的官员处置已经完成。
福建,原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吴昭告老还乡,陆行接替吴昭担任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
吴昭本就年老体衰,不过他多年来没有什么大错,朝廷便没有动吴昭。
福建的海贸走私案,吴昭虽然没有参与,但是他有渎职的责任,朝廷给吴昭体面,没有追究,吴昭这老狐狸自然是借坡下驴,告老还乡,也算是保全了自己的名声,平稳落地。
浙江、广东两省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以及下属的官员也多有变动,可以说一个海贸走私案,让三省的政治格局焕然一新,也让旧有的利益集团遭遇重创。
杨帆是半点没有客气,该杀就杀,该判决就判决,搞得在三省之内,给杨帆起了一个“杨屠夫”的恶名,变着法的骂杨帆。
杨帆倒也听过一些风声,不过他的精力都在推行海贸新政上,哪有时间管这种闲事?
朱标的目光从奏疏上的新任官员名单上扫过,微微颔首,对杨帆等人的速度很是满意,末了,说道:“福建、浙江、广东三省的锦衣卫衙门选址已经选定,不过还需要派遣主官过去。”
顿了顿,朱标看向几位大臣,道:“诸位爱卿都说一说,你们可有人选推荐?”
新任吏部侍郎吕本谨小慎微,他顶头上司詹同的脑袋刚没了几日,他可不敢随意乱说话,只能小心翼翼地说道:“太孙,这种大事自然由太孙决断,微臣不敢妄议。”
朱标白了吕本一眼,知道就算问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便看向其他三个人。
华盖殿大学士邵质想了想,说道:“太孙,蒋瓛蒋大人为人兢兢业业,官声极好,或许可以派遣蒋大人去主持大局,如何?”
蒋瓛?朱标摇了摇头,蒋瓛是个人才,但是他目前为朱标所倚重,也负责京城里锦衣卫的大量事务。
朱标说道:“本宫需要留蒋瓛在京中听命,不能离开京城,诸位爱卿可还有人选?”
大学士吴伯宗想了想,说道:“太孙,锦衣卫的人才,杨大人最清楚,何不请杨大人推荐人才?”
杨帆见众人齐齐看向自己,也不矫情,说道:“太孙,臣的确有一人推荐,此人名为纪纲,乃是锦衣卫镇抚,在锦衣卫中效力多年。”
纪纲随着杨帆去过辽东,去过高丽,也在京城摸爬滚打过,能力绝对没有问题。
朱标闻言微微颔首,说道:“纪纲若去了福建,就要身兼统管三省锦衣卫之重任,既然你觉得他能担此重任,那,就让纪纲去!”
杨帆的一个推荐,朱标的一个点头,便让纪纲彻底飞黄腾达,成为锦衣卫中的实权人物。
由于福建、浙江、广东三省的锦衣卫力量薄弱,故组建的时候杨帆与朱标商议过。
由福建锦衣卫指挥使,统管三省锦衣卫衙门,待日后发展壮大后再拆分为三。
应天,长安侯府。
杨帆从皇宫归来后,便将纪纲叫来,纪纲不明所以,不知道杨帆为何匆匆将他叫来,小心翼翼地说道:“大人,您叫我来是有什么吩咐?莫不是南边又出事了?”
杨帆端着茶杯,悠然说道:“南边能出什么事?不过,今日吾入宫与殿下与诸位大人说起组建三省锦衣卫的事情,殿下还未有人选。”
纪纲闻言眼睛一亮,猛地抬起头,不过很快纪纲就压制住了情绪,道:“那……那大人与诸位大人可曾推荐人选?”
聪明如纪纲已经猜到了杨帆推荐人是谁,不然杨帆不会突然将他叫来。
杨帆的眸子深邃,盯着纪纲轻声说道:“我推荐了你纪纲,前往福建,统领三省锦衣卫。”
嘭!
纪纲“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脸色涨红高声喊道:“纪纲谢大人栽培,我纪纲此生,誓死效命大人!”
纪纲身为锦衣卫镇抚,他太清楚这外放的锦衣卫指挥使,有多大的权力了。
福建三省锦衣卫能监督御史,监督市舶司,监督承宣布政使司,俨然就是皇帝的耳目,亦是当地超然的存在。
纪纲在锦衣卫磨炼了多年,如今终于得到了一个独当一面的机会,他能不激动?
杨帆望着纪纲,轻声说道:“此去福建责任重大,我有三个忠告,你需记住。”
纪纲连连点头,答应道:“请大人吩咐,别说三个,就是三十个,纪纲也一定遵命!”
杨帆微微颔首,说道:“第一,你去福建后要做事周全,凡事过犹不及,要给自己给他人,留有余地,不可过于酷烈。”
锦衣卫的行事风格少不得许多酷烈手段,而纪纲又是锦衣卫衙门里出了名的酷烈,杨帆在压着,纪纲会收敛,但去了福建三省太高皇帝远,杨帆不担心纪纲的能力,只担心他的手段。
纪纲沉吟片刻,重重地点了点头,说道:“下官记住了,一定时刻提醒自己。”
杨帆闻言微微一笑,继续说道:“第二,你要永远忠于朝廷,忠于大明,不可因为到了那边大权在握,便放纵欲望。”
纪纲前面二十九年都是寄人篱下,受人钳制,如今外放难免会放纵,而放纵便容易万劫不复。
尤其是纪纲将要担任的位置,不知多少人盯着,就等着将来纪纲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