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女频言情 >大明:我真的只求一死啊 > 第392章 千金买马骨!

第392章 千金买马骨!(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朱标挥挥手,说道:“杨家,抄没家产,将他一家人贬回原籍,至于杨伯成……发配到辽东去戍边。”

朱标对待杨家的处理,可谓宽大,一人未曾杀,还让杨伯成去辽东。

随着高丽成为大明的一个省,加上鞑靼实力大损,辽东的发展越发安稳、迅速,虽冬日漫长苦寒,但终究比永安都司要好上不少,朱标也算兑现了他之前的承诺。

王慧迪躬身行礼,末了王慧迪又问道:“殿下,那杨伯成之子杨荣该如何处置?他是举子,目前就在京城求学,您看?”

朱标微微一怔,他想了想说道:“既然是举子,就不必返回原籍了,继续在应天求学,会试照常准许他参加。”

朱标对杨伯成一家的处置很是宽容,这也算是一种另类的“千金买马骨”,他让那些心怀忧虑的官员彻底放下心。

对杨伯成一家的处置结果出来后第二日,就又有六名官员主动投案,交代贪赃枉法之事。

应天开始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投案自首”风潮,就在这风潮之中,八月悄然到来。

长安侯杨帆,归京了。

应天城外,杨帆率领一群人浩浩荡荡地抵达应天城门外,毛骧早就率领亲军都尉府,在此等待。

毛骧笑容满面,高声说道:“杨老弟,紫金山一别,又是好几个月没见,风采依旧啊!”

杨帆微微一笑,调侃道:“毛大哥倒是又胖了不少,这样下去可不行,毛大哥要节制饮食喽。”

毛骧仰面而笑,往杨帆的后面望去,就见囚车一个连着一个,全都是从福建、浙江、广东抓捕的涉事官员。

毛骧拉着杨帆,压低声音道:“杨老弟,你可真是闹出好大动静,你知道么?京城最近因为你,都快炸锅了。”

杨帆忍着笑意,道:“毛大人说得好生夸张,不就是几个官员落马,几个官员自首么?”

毛骧苦笑,杨帆说得倒是轻描淡写,光是一个吏部尚书詹同,一个都察院左都御史詹辉落马,便对于朝廷来说是大地震!

吏部尚书又称为“天官”,掌控百官的任命、考核等,左都御史掌管监察百官之重任。

这两个人暗地里勾结在一起,再加上围绕着他们组建起来的朋党,数量何其大?影响何其多?

毛骧与杨帆骑着马,并肩入了应天城,道:“刑部、大理寺的监牢都装满了,我亲军都尉府的监牢也快满了,你说说得有多少人?”

杨帆听完毛骧的话,反而笑了,说道:“人多不怕,人少才怕,这官场就是要经常‘刮骨疗毒’才好,不然毒性入体,病入膏肓。”

毛骧白了杨帆一眼,对杨帆说道:“殿下今日公务繁忙,特意派我来跟你说一声,今日就不必入宫了,明日早朝你可得准备好了。”

杨帆微微一笑,调侃道:“看来京城朝中的诸位大人一直盼着我归京呢,热情到在路上就‘迎接’了我一次。”

毛骧闻言微微瞪大眼睛,语气冰冷:“那群王八蛋路上又动手了?你为何没传回消息来?”

杨帆虽走的是陆路,但依然少不了一番明枪暗箭,好在全都被挡了回去。

杨帆洒脱一笑,说道:“传回来又能如何?那群人手段狠辣,不畏生死,我们没抓到活口,说说明日朝堂吧。”

毛骧为朱标传话,就是为了让明日杨帆有一个准备,因为詹同、詹辉、吴沉、宋讷等虽然被抓。

但这群人素来党羽众多,人脉深厚,这朝中的官员肯定会为他们开脱。

寻找出各种由头来为他们减轻责罚,所以杨帆明日上朝,少不得要受到他们的掣肘。

朱标亲政后不比朱元璋,做什么事情还得得到朝臣的支持,讲究一个“名正言顺”。

杨帆听完毛骧的话,悠然一笑,道:“此事好说,请毛大哥转告殿下,就说臣杨帆,已经做了万全准备。”

杨帆归京的消息,很快在应天传遍,许多官员摩拳霍霍,准备给杨帆些颜色看看。

否则杨帆一个武将,还真的要骑在文臣身上来了,日后朝中还能有文臣的地位吗?

一切的一切,都在杨帆归京的第二日,迎来答案。

清晨,杨帆离开长安侯府,前往皇宫,这上朝的路,杨帆不知道走了多少次,这一次尤为特殊。

入了宫门,前往奉天殿的路上,遇见的大臣全都对杨帆投以异样的目光。

那目光里面有忌惮,有羡慕,有恨,诸多复杂的情感,让杨帆觉得有些不自在。

奉天殿外,官员三五成群地小声议论,杨帆到来后那些官员虽然还在议论,但目光时不时地就往杨帆这边偏移,偷看他。

刑部侍郎王慧迪悄然来到了杨帆身边,与杨帆见礼,道:“杨大人,别来无恙。”

杨帆嘴角上扬,笑着说道:“王大人,这众位大人都对我敬而远之,你主动过来就不怕被孤立、挤兑?”

王慧迪笑着摇了摇头,道:“杨大人对我王家有大恩,我王慧迪岂能忘记?任凭他们挤兑又如何?不过杨大人,有一件事您需得知晓,最近京城不太平,尤其是国子监那边儿。”

王慧迪说得很隐晦,但杨帆听懂了,恐怕国子监又要故技重施,用一样的办法对付杨帆,就像阻碍杨帆去北伐一样。

杨帆闻言沉吟片刻,道:“此事王大人放心,若是国子监还敢闹事,我自然有手段应对。”

王慧迪拱了拱手,松了一口气,道:“既然杨大人有应对之策,我也就放心了,好极,好极。”

杨帆正在与王慧迪说话,忽听奉天殿前的内官发出嘹亮的喊声,请众官员入奉天殿。

三三两两说话的官员们,便立刻动身前往奉天殿,按照各自的位置进入朝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