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阴谋酝酿(2 / 2)
“得了吧,锦衣卫忙得四处抓官员大户都抓不过来,还有时间抓我这小老百姓?何况杨大人在那,他可是个好官。”
……
福州城的百姓们爱看热闹,而锦衣卫频繁地抓人,给他们提供了绝佳的热闹。
洪武二十七年的锦衣卫,还没有达到历史上权势巅峰那般令人闻风丧胆。
远在应天南边千里的福建的百姓,更不会如应天百姓那般畏惧锦衣卫,反而觉得锦衣卫那身飞鱼服格外英武,还有人梦想着能加入锦衣卫效力。
杨帆在百姓中的口碑极好,因为抓的都是官员、大户,百姓没几个不对他们有意见。
福州城,承宣布政使司衙门。
杨帆将今日抓捕的名单又增补了几人,对纪纲说道:“这些人天黑之前要全部抓捕归案,手脚麻利些。”
纪纲接过名单扫了一眼,行礼离去,这段日子,他忙得几乎脚打后脑勺。
纪纲才离开不久,王图便匆匆来了,还给杨帆带来了好消息:蒲忍露面了!
正如杨帆预料的那样,蒲忍没有放过钱家与范家,不过他十分狡猾,没有立刻动手,而是潜伏了一阵并暗中将族人转移,然后趁着钱家、范家放下防备才动手洗劫。
幸而冯潮早就做了布置,阻击蒲忍,目前已经锁定了蒲忍,围堵蒲忍。
王图兴奋地说道:“大人,冯大人说最多三日,肯定能抓住蒲忍那家伙!”
杨帆微微一笑,说道:“蒲忍作恶多端,转告冯大人,一定要生擒蒲忍,过往他所做的恶事,务必要一件件从蒲忍口中挖出来!”
蒲忍为钱唐、范星做了很多恶事,这些恶事有极多都是来自叶柄的授意,牵扯到的案子非常多。
王图微微颔首,又说道:“大人,还有一件事,近日泉州府永春县、邵武府建宁县,还有汀州府上杭县、建宁府、延平府有些乱子。”
乱子?
杨帆的眉毛微微一挑,道:“因何生乱?蒲忍一族有余孽散落到各处了?”
王图摇了摇头,说道:“是当地的部分百姓,称对锦衣卫四处抓人不满,当然,还有有心之人浑水摸鱼,从中牟利,引得百姓不满。”
杨帆一听不是蒲氏一族的余孽生乱,心中也就放下了戒备,说道:“让纪纲抓捕的时候注意些分寸,待抓捕告一段落,自然没事了。”
杨帆忙于政务,每一日千头万绪的事情太多,便失去了往日的敏锐,若是他清闲的时候,自然会发现这些福建省的各个地方同时出现百姓骚动本身就是一件诡异的事情。
当锦衣卫给福建官商两界带来巨大震动的时候,大明的三大市舶司内,也是人心惶惶。
泉州市舶司、广州市舶司,以及宁波市舶司的主理官员,奉杨帆之命前往福州府配合彻查案件。
福建,福州府,泉州市舶司提举刘启坐在酒楼的主位上,脑袋微微扬起,颇为悠闲自在。
刘启与杨帆有过交集,不过那时候,杨帆不过是小小的晋江县主官,而今二人的身份已经差了十万八千里。
刘启的左手边,一个年岁约莫四旬的中年人面色愁苦,只一个劲儿地叹气,他名为项隆,乃是广州市舶司的提举,收到杨帆的命令后,便匆匆赶来福州府。
刘启的右边那人脸颊瘦削,一副书生模样,三十出头的年纪,眉头紧锁,道:“刘公,咱们也算是老相识,你可得帮帮我们啊!”
他名为张正,是三位市舶司提举中年岁最小的,来福州府的路上他们就有所耳闻。
听闻长安侯杨帆手段雷厉风行,十分狠辣,这到了福建沿途道听途说,越听越心惊肉跳。
从四月下旬到五月上旬,被锦衣卫抓捕的官员已经达到了一十二位,吏员有四十多人。
福建有名有姓的大商人被抓捕了八位,还有十几位稍有些名气的商人也被抓了。
项隆、张正此番来福州府,都有一种“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感觉。
刘启端起酒杯,慢悠悠地饮了一口酒水,道:“两位大人,无须这般担忧,杨大人赏罚分明,不会诬陷一个好人。”
刘启与吴昭属于一类人,都是那种不做事的懒政之人,这些年有所收敛,也会处理一些公务,但整体还是在摆烂。
刘启的话让项隆与张正苦笑,项隆说道:“刘大人,我们在其位谋其政,与这三省的大商人多少都有交往,就说范星、钱唐二人吧。”
项隆给刘启掰着手指头计算,项隆前几年老母办寿宴,范星、钱唐就送了寿山石、锦缎,项隆儿子成亲,人家也送了贺礼。
人情往来这是避免不了的,不止项隆张正的情况也差不多,还曾经与钱唐等人在喝醉了之后称兄道弟。
他们的这些事情不提起还好,可若是主办官员杨帆借题发挥,任意一件都能定他们一个“勾结商贾贪赃枉法”的罪名。
张正看着刘启,语气近乎哀求:“刘公,你与杨大人是故交,这件事你可得帮我们啊!”
刘启沉吟了片刻,说道:“两位大人,既然咱们都是老朋友,有些话我就直说了,杨大人素来赏识识时务者,所以我给你们一法子,其一,将你们与那些商人的往来情况全部列举好,不要藏私;其二,主动到杨大人那里,请罪。”
刘启说的“请罪”可不是真的请罪,是要表明一个态度,让杨帆见到张正、项隆的态度,更要表达出他们会全力配合杨帆的态度。
项隆咧了咧嘴,道:“这主意能成么?杨大人眼里不容沙子,万一……万一他真的治罪了我俩?”
刘启老神在在地说道:“杨大人又不是神仙,他需要人办事,广州、宁波,这两地方要调查,你们觉得杨大人要靠谁?”
项隆与张正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地说道:“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