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现代都市 >重生从黄埔开始 > 第124章 回到南京

第124章 回到南京(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战场上,起义军战士们英勇无畏,在枪林弹雨中灵活穿梭,有的战士为了给战友开辟一条安全通道,不惜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敌人的子弹,有的战士与敌人展开近身肉搏,他们的,每一次挥拳、每一次拼杀,都带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与对敌人的刻骨仇恨,经过2小时的浴血奋战,起义军最终成功攻占会昌城。

但这场战斗的胜利代价十分惨重部队锐减到1万5千余人,由于形式的变化在前敌委员会的指挥下起义军陆陆续续的回到了瑞金,这时有人建议放弃广州转向工农运动最好的地方转移,决定改道东进,经闽省长汀、上杭,沿着汀江、赣江南下。

9 月中旬,起义军1万5千余人由福闽省进入粤省大埔,在大埔经过前敌委员会商议,起义军留下朱指挥率领的3000余人留守大埔三河坝,主力向潮汕地区进军,9 月 232日,起义军攻克潮州,成立潮安县革命政府。

然而由于起义军的南下路线,湘,闽,粤的敌军将起义军围堵在了粤东9 月 27 日至 10 月 3日,起义军在揭阳汾水、潮州、汕头、大埔三河坝等地,与民党陈济堂、黄绍竑、钱大军部展开激战,主力遭受重大损失,部队大部溃败。

周亦云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原本对汪季新心存忌惮、处处小心的粤省军阀,此时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再也无需给汪季新丝毫面子。而一直追着我党的武汉政府第四军,也成为了粤省军阀的主要防范对象,与另一个时空不同的是,这一次粤省军阀并未放任第四军入粤,所以不会全力堵截我党,恰恰是周亦云的此番操作,成功让局势朝着有利于起义军的方向发生了变化。

粤省的军阀不再惧怕武昌政府的施压,行事风格愈发强硬,而张法魁因失去了原本的根据地,急切地想要寻找一块立足之地,粤省自然而然成为他眼中的最佳选择,如此一来,粤省军阀不得不分出一半兵力防备张法魁,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他们对起义军的注意力与兵力部署。

尽管起义军在前期战斗中损失严重,但历经战火洗礼与艰难考验,队伍变得更加团结、更加有凝聚力,潮汕失败后汇合大埔三河坝的部队,经前敌委员会商议当机立断先打最弱的闽省军阀,部队冲出包围之后,在饶平县召开了重要会议,为了保存革命力量,起义军转移到敌人兵力不够,统治力弱的地方,其他的同志分散突围,避免被敌人围歼

这时的周亦云正在武昌陪伴林娥,然而这时从南京发过来了一封电报,电报里面要求周亦云速度赶回南京面见司令,周亦云正因林娥即将临盆,不得不将她留在武昌,自己则独自踏上了前往南京的道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