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家庭作坊(2 / 2)
有水平的人都有脾气,谁肯被外行管?
父母那一辈都是小气过来的,给点高工资给员工跟要他们命似的,他们就没那个眼界。
有水平的人谁又肯接受低薪?
最后只剩下混日子的、听话的、关系户、价廉物次的。
专业的事就要交给专业的人做,这点道理都不懂的人成不了大器。
这也是为什么,百分之九十九的童星,哪怕运气好,长大后,遇到了大爆都机会也走不长远的原因所在。
童星的父母在孩子小时就体验到了靠小孩赚钱的快乐,这其实不好,人容易变得贪婪,因为他会不自觉地把孩子看成商品。
成年人靠未成年人赚钱,说得难听点,叫不劳而获,叫吸血。
姜明月上辈子就听过很多爆料,类似有一些童模的父母打骂才几岁的小孩,逼迫他们多干活吗。
成年人逼迫\/控制\/劝说\/洗脑未成年小孩实在太容易了,软硬兼施,完全可以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小孩,到后面小孩会说是自己喜欢拍戏拍广告,不是父母逼迫的。
小孩过早接触纸醉金迷的世界也不好,娱乐圈就是一个大染缸,当你把一个三观和是非观还没正式形成,对于对错是非,没有基本判别能力的小孩,放到这样复杂,充斥着人性之恶的地方,对孩子成长能好就怪了。
所以网上一直有一种说法,“真爱小孩的艺人才不会把孩子往演艺圈里推呢”。
就比如在上面整治娱乐圈前夕,倒下的最后两个童星,宋依依和蒋敏短短4天时间,宋依依和蒋敏接连被人举报偷税漏税,可谓是一出大戏。
在宋依依被人举报后,前公司欢喜影视特意发表一则声明撇清关系,从2008年10月开始,宋依依和家人就将财务资料拿走自行管理。
蒋敏被人举报后,从网友发布的证据来看,2006年到2008期间,蒋敏将自己的1600万元收入转入到母亲黄艳林名下的公司,可公司并没有缴税,蒋敏也没有自行缴纳。
蒋敏是93年出生的,08年的时候她只有15岁,并没有成年,收入几乎都是母亲打理的。可她没想到,自己却被母亲坑惨了。
不管是宋依依的翻车,还是蒋敏被举报,她们两会走到这一步,家里人‘功不可没’。
这两人的暴雷,也让很多准备出来成立工作室,找亲戚帮忙的明星,改变了原有的想法。
让已经成立工作室的明星,开始对自己原来的工作团队进行了一番清洗。
家庭作坊的坏处明显,好处自然也很明显。
比如艺人和工作室之间更加信任,利益高度绑定,艺人话语权很高,没有经纪公司抽成,肥水不流外人田。
另一个还没暴雷的男童星陆磊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一名童星,他5岁就在娱乐圈拍戏,因为父母工作忙,姐姐就跟在他身边,担任助理。
在陆磊阳长大后,姐姐又成了他的经纪人,负责他的各项工作,洽谈商务和剧本,为陆磊阳把关。作为亲姐姐,她会把陆磊阳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除了好处之外,家庭作坊的弊端也很明显,首先是家人亲戚不够专业,面对舆论危机时,他们不能及时处理,反而容易弄巧成拙。
比如再过几年后,在南寒务工后归国流量之一锦凡,他妈妈不甘心被勒索,选择报警,结果儿子被查出犯罪证据,被抓入狱,这是亲妈坑儿子的典范。
家庭作坊第二个缺点,就是目光短浅。很多艺人的父母不是专业人员,眼里只能看到钱,为此铤而走险。宋依依和蒋敏的翻车,其实都是因为家人贪心,眼光格局低,因小失大,触碰到红线。
不过也不是每一个家庭作坊,都是失败案例。
也有相当成功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