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元日打春牛(2 / 2)
外围的百姓们也不知道陈凡念了什么,但欢呼声却山呼海啸般细卷到海陵城的每一个角落。
陈凡的诗总算把脆皮县令杨廷选拯救了出来。
他满脸都是笑容,任下人帮他穿好官靴,对一旁的陈凡感叹道:“文瑞,直到今天,我才感觉到为政一方,当以造福黎庶为天的真谛啊。”
陈凡笑道:“都说【县太爷的脚板印,秋后要变粮仓印】,我祝大人在新的一年里步步高升。”
杨廷选调走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听到陈凡这话,他也没了往日里的忐忑,而是笑道:“不管走到哪,只要我还能为百姓们做点事,那便无憾了。”
说罢,他穿好了靴子,接过一旁递过来的句芒鞭,朝陈凡点了点头,也不上轿便带头朝城内走去。
刚刚进城不久便来到东门边的迎春桥上。
这时,只见一头用盐运河淤泥混合着麦秸制成的“春牛”已经放在了桥头。
这春牛牛腹内藏着黍、稷、稻、粱、菽五谷包,牛角用涂满朱砂的桑皮纸制成,角尖尖系着红绸,这有个说法叫“避触岁”。
春牛的牛蹄则用铸铁的模具压制成莲花纹,暗示着“步步生莲”的吉兆。
只见杨廷选用“社稷土”调“龙王水”,浇灌在春牛的眉心,口中念道“东风解冻,蛰虫始振”!
随即,他拿起句芒鞭,一鞭子打在牛背上,这叫“催耕”(催更?)
杨廷选口中念诵:“雷动风行廿四,土膏脉起万千田!”
山呼海啸的声音再次传来,百姓们的脸上全都是对丰收的憧憬。
又一鞭打在牛腹,这叫“促种”。
“黄童白叟饷南亩,紫蟹银鳞跃北川”!
再一鞭子打在牛尾,这叫“驱疫”。
“魃祟远遁三阳泰,仓廪丰登九野安”!
话音刚落,人群们便骚动了起来。
陈凡还在疑惑呢,只见李进走到杨廷选身边,手持大木锤,一锤子下去,打碎了春牛。
“轰!”人们彻底疯了。
杨廷选似乎早有准备,被衙役们护着来到陈凡等人身边,而百姓们跟拼了命似得抢到碎了一地的春牛身边,争着抢着捡拾地上的春牛泥块。
富户用红绸包好准备供奉祠堂,贫者拿回去撒入自家田埂。
就在这时,云锣、檀板、扁鼓、铜钹、唢呐、笛、笙各种乐器齐声响起。桥西突然躁动起来,人群们纷纷转头去看。
只见桥下南边突然出现一尊神像。
“是张大帝来了!”
“张大帝!”
百姓们纷纷跪倒在地。
这时,陈凡才看见十二人抬着的大轿,抬着一尊披着红绸,面上用椿木雕刻,涂着朱砂、贴着金箔、青面獠牙的神像。
这神像很是神奇,被人抬着,随着轿夫的走动,那神像连连缓缓点头。像是在跟周围的百姓们打招呼一般。
徐述在一旁小声道:“轿杆里有机关,轿夫操控着就能点头。”
陈凡恍然大悟间却发现,自家老大哥正洋洋得意地走在前面,昂首挺胸,竟比轿子上的张巡还要威风的样子。
这轿子行到哪里,周围便有百姓自动拿出备好的笤帚清扫路过的街道。
而伴着大帝轿子,路旁的河里,一溜儿竹骨绢衣的彩船正鱼贯而行,这彩船船头装着可以转动的木质鲤鱼,船尾船尾垂挂十二串铜铃,行进时“鱼跃铃响”将这场海陵城的狂欢推入了彻底的高潮。
杨廷选笑着对陈凡等人道:“走吧,今日本官在学宫内宴请大家,大家今天不醉不归。”
海鲤这时候不知什么时候钻进队伍,笑着朝徐述拱了拱手,然后对陈凡不怀好意道:“文瑞,宴无好宴啊!哈哈哈!”
【查了不少资料,主要依据是万历《泰州志》,可以说,这个过年的场景是将明朝万历年间,泰州一带春节的场景完完全全描述了出来。感觉以前过年有趣极了。很有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