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平准(1 / 2)
参赞大臣鄂容安随定西将军永常出征准噶尔前,约裘曰修见了一面。
裘曰修多年来一直介怀当年善堂之事,与鄂容安久无来往,但同朝为臣,鄂容安主动邀请,他还是得给一个面子。
只是心结已经落下,就算见面,彼此也只剩下客套。
不过临别时,裘曰修还是预祝他一路平安,旗开得胜。
鄂容安知道裘曰修因当年之事对他很失望,但他这种人,出身满洲亲贵,朝廷重臣鄂尔泰长子,一身荣辱与家族息息相关。
他也是进士出身的人,熟读圣贤之书自不必说,但他从来信奉外儒内法那一套,也一直把家族利益放在黎民苍生之前。
在他看来,利益面前无分对错,就如西林觉罗氏和高氏,从前对立,后来联合,不过熙熙攘攘皆为利来。
他一直隐约感到裘曰修未必认同这套道理,他俩本非同道,就算没有善堂的事情,也一定会渐行渐远。
更何况他当年的算计确实差点让裘曰修瞎了只眼,这是他对不起人家的地方,他也自觉没什么借口可找。人家如今还能心平气和地跟他相对而坐,已经是很给面子了。
他叹了口气,起身回家,收拾行囊。
达瓦齐先前得到了清廷不趁机出兵的保证,吃了定心丸,等阿睦尔撒纳这个刺头离开准噶尔后便放开手脚,西征哈萨克汗国。
清朝在这个空当兵发伊犁,准噶尔国中空虚,腹背受敌。
阿睦尔撒纳在准噶尔颇有名望,沿途准噶尔军民大多望风而降。
于是战事极为顺利,达瓦齐节节败退,率部退守格登山。
皇帝接到傅恒送来的军报,站在舆图前,心潮澎湃。
这时进保来报,如懿来了。
皇帝一下仿佛被浇了一盆冷水,压下心中不耐:“让如答应进来。”
如懿入内,与他并肩而立,共同看着舆图。
皇帝眼前场景忽变,养心殿,变成了清军与准噶尔厮杀的战场,杀声震天,血肉横飞。
他与如懿站在战场中心,却连一滴血都没有溅上,四周浴血奋战的将士慢慢虚化,皇帝看见如懿双手合十,听见了一道沙哑的女声:“两军交战,多有死伤,为宁家国,战士们的鲜血红透了沙土,但愿从此国定家安,再无不义之战,再无女子悲泣远嫁。”(台词引用自原剧)
皇帝一惊,眼前景象忽然又变回了养心殿。
如懿似笑非笑:“臣妾万幸,能与皇上一同等到平定准噶尔的一日。”
五月二十,翼长阿玉锡、厄鲁特章京巴图济尔噶尔和投诚的准噶尔部宰桑哈什率二十二骑,夜登山顶,直捣达瓦齐大营,拍马横矛,搴纛大呼,枪矢并发,声震山谷。达瓦齐所部早已人心惶惶,听到枪声喊声,顿时兵溃如山倒。阿玉锡等擒获大小首领二十余人,降者六千五百人,达瓦齐率残部落荒而逃,在乾隆二十年六月,达瓦齐被霍集斯生擒,自此,准噶尔平定。
准噶尔与清朝从康熙时就征战不休,雍正时更是重挫清朝。如今准噶尔被平,对朝廷来说是一大喜事,对皇帝来说,先帝不喜他,可是先帝的武功不如他,更是让他有一种隐秘的扬眉吐气之感。
他人到中年,才终于明白志得意满的滋味,朝堂之上大封群臣自不必提,更让阿睦尔撒纳享亲王双俸,恩遇以极。至于准噶尔一地,由于方被平定,上至贵族,下至平民,大多惶惶不安,且准噶尔占地广,又西临哈萨克汗国等西域国家,情势复杂,民风民俗也与大清颇有不同,因此大部分官员认为,此时不宜逼迫过甚,而是应当行羁縻之策,让那些投降的大贵族管理当地,朝廷只需派驻官员监督便可。
最终,清廷降下旨意,将准噶尔分为四部,由以阿睦尔撒纳为首的四大贵族统御,并将主力回撤至巴里坤,仅在乌鲁木齐驻军六千人,由定西将军永常统领,在伊犁驻军五百人,由班第、鄂容安统领。
原本皇帝还想派色布腾巴勒珠尔这个女婿也去前线镀个金,以后也好拿来制衡这些驻守边疆的臣子,但和敬公主和永琏知道色布腾巴勒珠尔虽然为人正派直率,但才能上差了些,还容易受人蒙蔽,于是以庆佑年幼为由力劝皇帝不可做如此安排,皇帝这才作罢。
然而阿睦尔撒纳从前就是为了统治半个准噶尔才与达瓦齐产生摩擦,如今好不容易把达瓦齐扳倒,却只得了四分之一的领土,心气如何能平。鄂容安发现阿睦尔撒纳狼子野心,密奏朝廷,原本朝廷的计划是将他召到热河,试探一番,若是他果有不臣之心,则就地处置,然而阿睦尔撒纳毕竟也是刀光剑影里拼出来的,走到一半便意识到不对,又杀了个回马枪,召集旧部,发动突袭,直捣伊犁。
伊犁此时只有五百兵士,如何敌得过阿睦尔撒纳带领的千军万马,乾隆二十年八月,伊犁陷落,班第、鄂容安自尽殉国。接着,永常弃城而逃,将乌鲁木齐拱手让于阿睦尔撒纳。
消息传到清廷,皇帝只觉得一股火直直往上撞,把桌上的奏折全部扫到地上:“阿睦尔撒纳逆贼!反复小人!”
傅恒道:“皇上,阿逆如今不得不剿,否则此例一开,其他准噶尔亲贵恐怕也会蠢蠢欲动。”
于是,朝廷任内大臣策楞为定西将军,雅尔哈善和兆惠为参赞大臣,前往征讨阿逆。
皇帝原本以为平定了准噶尔,自己武功赫赫,结果摔了这么大一跟头,便有些心灰意冷,就算是有傅恒的建言,也提不起这个心气,简直是被硬架起来处理这些政事;再加上他如今身子不好了,精力也不够了,一看折子就头疼。
偏偏前线军报多为紧急之事,需要他即刻回应,有时候大半夜的也不得不送到他跟前,若碰上有妃嫔侍寝或是他留宿某位妃嫔宫中,那妃嫔也是不得不把他唤醒的。
于是皇帝更是烦躁,发脾气的时候也多了,整个后宫战战兢兢,恨不得每日祈祷皇上今天翻别人的牌子。
嬿婉本是得宠的妃子,自知躲不过去,只能设法安抚皇帝。
于是她改为蒙古男子装扮,打联垂,穿虎头盘云五彩小战靴,自称“雄奴”,只在皇帝面前扮作被献来京中的俘虏,口中称臣求饶,作出许多丑怪样子,极大地满足了皇帝的自尊心。
结果皇帝感到大为有趣,每回翻她牌子,都要她扮上,或是蒙古男子,或是江南闺秀,甚至天上的仙子。
嬿婉心里打鼓,这要求一次比一次高,旁的也就罢了,真要扮仙女,还得另制衣裳。如今战火未平,皇后娘娘已经裁剪用度以为表率,自己为若为求宠一时就做那些日后八成也穿不出去的衣裳,是不是太靡费了?
三人组那边早就通过VcR看到嬿婉如今在弄这些,又听主任说她这样扮戏在主世界也很流行,人们把这个叫做“靠斯普类”,她这个更高级,叫“靠斯委托”,主世界也有人以此为业,日进斗金。
至于嬿婉的烦恼怎么解决……
从前璎珞在延禧世界时就弄过天水碧汉服这一套,而主任又给她们提供了一些主世界的影像和话本。
于是当嬿婉硬着头皮过来请示皇后的时候,容音让人送来了几匹纱、罗,让璎珞试试。
璎珞把几匹纱叠着披在身上,虽然在嬿婉看来,这种风格颇有一些……服丧的感觉,但是如果照这样做成式样简单的衣裙叠穿,确实有种飘逸之感。
而且这纱也不靡费,还不用绣花,只要换成颜色鲜亮些的匹料,就不犯忌讳了,等用完了,那几件衣裙还能改成天热时穿的寝衣。
璎珞又给她讲了几个传说故事。
这一夜,皇帝到了承乾宫,就见到嬿婉几身简单纱裙交叠,长发披散而下,虽然衣裳款式简单,无一丝绣花,但衣裳随微风飘逸,半空还有花瓣洒落,衬得本人更加出尘。
王蟾躲在暗处把小厨房搬来的风箱拉得快出火星子了,春婵躲在另一边抛撒花瓣。
对面的仙子微笑拱手:“在下蓬莱霓漫天,请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