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柴窑(1 / 2)
科利尔馆长兴奋的接着说道:“后来宋太祖灭了后周,也将这个窑口一并承接下来。只是工匠们大多对后周极为忠诚,纷纷殉国。剩下的工匠迫于宋太宗的压力,勉强重操旧业,但窑口的档案遗失,勉勉强强只烧制出一窑,就再也无力维持。柴窑也自此在世上销声匿迹。
而宋代人为了留住这稀世珍宝,宋哲宗年间,诏令后人在汝州建立汝窑,研制这种天青釉瓷器。只是其中困难重重,无论怎么烧制,都达不到柴窑的高度。即便如此,汝窑烧制成功的仿制品也极为稀少,其烧制水平之高,其他窑口难以企及。柴窑以钴呈色,搭配玛瑙、黄金、玉石等润色,釉色薄而透明,具有玻璃感;汝窑则以铁呈色,釉色较厚,呈现玉质感。仅凭这些仿制器,汝窑便一跃成为宋朝五大名窑之首,被誉为‘青瓷之魁’。据世界上有关机构统计,汝窑有六十七件半传世作品,而柴窑至今未发现明确的传世作品。你们说,这柴窑瓷器稀不稀有,珍贵不珍贵呢?”
熊赳赳瞪大了眼睛,满心想着再度把小碟子抢回来,可瞧见旁边兀丞黑那威严的架势,终究没敢动手。他就那么直勾勾地盯着小碟子,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心里想着,即便没法将其据为己有,好歹也要看个够,等出去了,也好跟别人吹嘘吹嘘。这小碟子色泽青翠欲滴光彩喜人,一看就绝非寻常之物,熊赳赳越瞧越喜欢不自禁的说道,“它像是散发着宝石般的光泽。”
“嗯嗯嗯。” 科利尔馆长连忙点头,“阿波罗说得没错。瓷器釉面以淡青色为基调,是因为其胎釉在烧制过程中,氧化铁的含量恰到好处。据古籍记载,柴窑瓷器的釉采用的可是宝石釉,是将宝石、玛瑙研磨成粉末作为添加剂。宝石中的二氧化硅含有铁的着色元素,对釉面形成的特殊色泽起到了关键作用。说到制作工艺,我再补充几句。柴窑为何如此稀有?除了釉料珍贵,还采用了满釉支钉烧法。” 他翻过小碟子,指着几个白点说道,“这些就是支钉留下的痕迹。这只小碟子是被支钉撑起,放在匣钵内送进窑炉里烧制的,而且是一匣一器。要知道,古代的窑炉非常小,装不了几只匣钵。另外,为了达到理想的窑变釉色,窑工对还原气氛的控制必须恰到好处,精准无误才行,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烧出一窑十几件瓷器。要知道,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稍有偏差,便会前功尽弃,整窑瓷器都毁于一旦。它的成品率实在太低,即便耗费数年之功,也只能得到一窑,一窑也就几十件,正因如此,才会在历史的车轮下逐渐湮灭,成为旷世奇珍。”
队员们对科利尔馆长的话深信不疑,纷纷走上前去,近距离观赏这稀世珍宝,脸上都洋溢着仰慕的神情。然而,正当队员们兴致勃勃地对这柴窑瓷碟评头论足之时,一个突兀的声音悠悠传来:“这宝贝在这里也不过是沧海一粟,不值一提。”
队员们不用猜也知道,在这个时候能说出这种话的人是谁。虽说这话口气大得有些离谱,但却没人去反驳,毕竟人家才是这里的主人。
说话的正是兀丞黑,他接着说道:“走吧走吧,别让我们的宗主等急了。到时候错过了观礼,可别怪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