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星箭筹备(2 / 2)
在讨论完发射方案的主要内容后,林宇又提出了关于发射任务中的协调与沟通机制的问题。
林宇说道:“各位,这次发射任务涉及到天宇科技和航天局多个部门、多个专业领域的人员。为了确保任务的顺利进行,我认为我们需要建立一套高效的协调与沟通机制。比如,定期召开联合工作会议,及时通报项目进展情况、解决遇到的问题;设立专门的联络小组,负责各方信息的传递和协调工作。”
李将军表示认可:“林宇的建议非常重要。我们将成立发射任务联合指挥部,由航天局和天宇科技的相关负责人共同组成。指挥部将负责整个发射任务的统筹规划、决策指挥和协调沟通。同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让各方人员能够实时了解发射任务的各项信息,包括卫星状态、火箭准备情况、气象条件等。”
在筹备过程中,卫星的运输与存储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林宇问道:“李将军,在卫星运往发射场的过程中,如何确保卫星的安全与性能不受影响?以及在发射场等待发射期间,卫星的存储环境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航天运输专家孙队长回答道:“在卫星运输方面,我们将采用专门的卫星运输车辆和集装箱,车辆配备先进的减震、恒温、恒湿系统,确保卫星在运输过程中免受颠簸、温度变化和湿度变化的影响。在发射场存储时,卫星将存放在专用的卫星测试厂房内,厂房内的环境参数将严格控制在卫星要求的范围内,并且安排专人进行 24 小时监控和维护,定期对卫星进行状态检查和测试,确保卫星始终处于良好的待发射状态。”
随着会议的深入讨论,各项发射筹备工作逐渐清晰明确。从运载火箭的选型到发射场的确定,从发射窗口的计算到协调沟通机制的建立,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深入的研究和细致的规划。
与航天局的多轮深入探讨和全面评估,林宇最终做出了关键决策:选择南昌卫星发射中心作为此次卫星发射的场地,并确定采用长正二号 E 捆绑式运载火箭来完成这一神圣使命。这一决策犹如定海神针,为后续的发射筹备工作锚定了方向,也开启了天宇科技与南昌卫星发射中心紧密协作的新篇章。
在天宇科技总部,林宇再次召集卫星发射筹备团队核心成员,郑重宣布这一决定。
林宇目光坚定地扫视全场,说道:“经过与航天局各位专家的详细论证和综合考量,我们决定将卫星送往南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正二号 E 捆绑式运载火箭搭载升空。南昌卫星发射中心在纬度位置上具备一定优势,能够为火箭发射提供额外的助力,减少燃料消耗,提高发射效率。而长正二号 E 捆绑式运载火箭强大的运载能力和相对成熟的技术,足以确保我们的测试卫星安全、精准地进入预定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