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巴利亚发动机制造厂(2 / 2)
尽快与高卢国内的大型汽车企业达成供应合作。
雷索汽车公司的十几位合作伙伴,都是籍籍无名的小型企业。
对雷索公司的发展,起到的作用相当有限。
“老总裁先生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始终没有将雷索汽车公司从小型企业,变成中型企业,一方面是手中资金不足,另一方面与,他的决策眼光有关。”
“与中小型企业合作,相比于和大型企业合作,难度确实会降低不少,但同时也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只有强强联手,才能让企业做大做强,和中小型企业合作,无论合作多紧密,也不过是抱团取暖罢了。”
陈海峰还是那句话。
钱的问题,安东尼不要担心。
用尽一切人脉关系,争取在一年内,成为高卢三大汽车巨头中的一家配套企业。
国外做生意,同样讲究人情世故,托关系走后门。
这一点,陈海峰比安东尼更加清楚。
不论是成为雷诺汽车,还是雪铁龙汽车的配套商之一,正常方式都很难进入他们的供应体系。
难度不小,不代表一点希望都没有。
正常方式走不通,就以非正常的方式曲线迂回。
花钱拉关系,通过金钱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高卢共有三大汽车企业,每家都有近百年的历史。
成为他们的配套供应商,雷索汽车公司的影响力才会一步步地扩大。
“我明白了。”
安东尼深吸几口气。
“只要老板的资金供应不出现中断,你提出的两个要求,我都会帮你达成。”
“高卢和龙国有着很深的友谊,购买设备送到龙国,我想问题应该不会很大。”
闻言,陈海峰补充道:“即使有问题也没关系,用钱砸,持续不断地砸钱,所有的问题都会被解决掉。”
陈海峰耸了耸肩膀。
西方这个资本世界,就没有钱解决不了的问题。
“安东尼总经理,你觉得我说得对吗?”
“当然。”
安东尼点头道“在西方,钱是能让一个人畅通无阻的通行证,只要拿出足够多的钱,老板甚至可以在我们高卢,收购一家汽车发动机制造企业。”
“我会收购发动机汽车,但不是现在。”
陈海峰脸上浮现出神秘的笑容。
汽车的心脏非发动机莫属。
西方在制造汽车发动机方面,有着龙国不具备的研发经验。
想要收购西方发动机企业,不代表陈海峰会从高卢入手。
相比于高卢,普鲁士的汽车发动机技术,才是真正的优秀技术。
高卢的发动机只能位列第二。
先在高卢布局,慢慢站稳脚跟,逐渐将手伸向普鲁士。
享誉全球的知名汽车品牌宝马,现在的英文译名并不叫宝马,而叫巴伊尔。
欧陆地区各路汽车厂商,更愿意称呼他们公司为巴利亚发动机制造厂。
二战期间,该厂为普鲁士生产了大量的军用发动机。
发动机技术俨然是全球数一数二的存在。
一周后,首期收购款到账。
陈海峰将随行工作人员和技术人员,通通留在了雷索汽车公司。
一面在该厂学习深造,另一方面了解西方的企业管理制度。
一点点地融入雷索汽车公司的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