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经济特区的问题:重工业和轻工业互补(2 / 2)
完全抗拒不了。
想来想去,张建设想到了点子大王陈海峰。
南方搞经济特区这件事,早就不是什么秘密。
从去年开始,有关部门就在做这方面的准备工作。
全国各省市工业部门,先后接到通知。
张建设全力支持陈海峰,允许陈海峰提出大胆建议。
究其原因,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国家都开始搞经济特区,地方部门的胆子,为什么不能大一点呢。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
经济特区的手,竟然伸到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黑白电视机生产点落地南方,事情已经成了定局,不是我,更不是其他领导能够改变的事情。”
“这次叫你过来,是想让你帮市里想想办法,能不能和杰克商量一下,再弄一条电子产品生产线。”
“就算搞不到黑白电视机生产线,收音机生产线,也是可以的。”
“市里愿意给钱,只是最要能够便宜一些。”
对于一切来自国外的先进技术,张建设都是举双手欢
迎。
“领导,这件事情恐怕够呛。”
陈海峰故作为难的说道:“电视机生产线是方便筷子的附加条件之一。”
“杰克是商人,不是慈善家,若不是为了和岛国企业打擂台,他的合同里面,绝对不可能附上一条黑白电视机生产线。”
“除非,我们能给予杰克更大的利润,否则,他不会白白帮我们引进先进产品生产线。”
陈海峰直言不讳的告诉张建设。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杰克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不如耐心等等。
等到明年二月份,其他事情尘埃落定。
陈海峰与周德龙具体落实一下,他来内地合资建厂的事情。
张建设声音复杂道:“原本十拿九稳的事情,没想到中间出了这么多的问题。”
“你刚才说这对咱们来说,是一件好事,仔细讲讲,怎么就是好事呢?”
闻言,陈海峰笑着说道:“这份文件隐喻了一层非常明显的意思,经济特区将会持续发展下去,而且规模越来越大。”
“咱们招商引资,吸引进来的外资,与港商合资建立的工厂,不妨放在经济特区。”
“南方地区距离港城较近,又毗邻大海,货运方面有着先天的
优势。”
“经济特区建厂,工厂用的都是咱们的人,一方面能够节省出口产生的各种费用,一方面,又能解决咱们的待业人口问题。”
“领导,返城知青的就业问题,也是个老大难问题吧?”
张建设说道:“短短两年内,几十万下乡知青,一窝蜂回到当地,市里拿不出这么多的工作岗位,
陈海峰淡笑道:“人一旦多起来,就将会产生大量的社会问题,首要问题是治安问题。”
“拿了咱们的黑白电视机生产线,南边的领导肯定会心存些愧疚,借此机会,咱们可以跟他们提一些条件。”
“将部分吸引来的外资,留在南方的经济特区域,由我们当地进行管理,厂里职工都由咱们的人担任,既能解决就业问题,更能借鸡生蛋。”
“借特区的土地和政策,为滨城经济发展做贡献。”
见张建设犹豫不定,陈海峰下了一剂猛药。
北方的优势是什么?
是重工业,各种机械产品
经济特区毗邻港城,港城的优势是什么?
轻工业,电子产品。
一南一北,进行重工业和轻工业互补。
等于让滨城未来的发展插上翅膀,飞得又高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