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章 一座军工城,师傅的女婿,履带新技术(2 / 2)
张坦在经过计算后发现,目前国内的材料压根没办法满足如此大的承重,这才提出让李爱国亲自前来解决问题。
没想到,这家伙竟然搞出新的履带。
张坦只是看了两眼,眉头就皱了起来。
图纸上标注的锰钢是59式坦克履带使用的钢材,履带轮的尺寸也是中规中矩,那它怎么解决承重问题呢?
怀着疑惑,张坦把精力集中在了图纸上。
只是一眼,他的脸色就变了。
“这,这种履带使用的竟然是双销连接结构,这是怎么实现的?”
作为一个坦克专家,张坦自然明白双销连接结构,可以提升维修便捷性并降低断裂风险。
但是双销连接结构本身并不稳定,很容易断裂,所以59式坦克使用的是单销结构。
李爱国指了指图纸,解释:“你看,这是端连器。这是中连器,这两个组件在坦克行进中能起到承力作用,并且,它们还可以随时更换。”
“绝了,这种想法简直是绝了!”张坦忍不住拍了拍桌子站起身。
要知道拥有优秀的材料,谁都能作出优秀的履带。
但是使用一般的材料,还能通过设计来制造出优秀的履带,这才是真本事。
“除了端连器和中连器外,我在这里还使用了履带销挂胶技术。
橡胶圈被黏结在履带销上,并且被一起压入履带销耳内,其紧度要求达到橡胶圈在销耳内即使有足够大的摩擦力也不能转动的程度。
组装好的铰链上,橡胶可填满销耳的全部空间。”
张坦的眼睛一点点瞪大了,忍不住说道:“如此一来可以提高履带和主动轮的啮合质量,增加履带寿命,特别是还能增强抓地力。双销连接结构搭配挂胶即使,简直是绝了。”
能不绝吗?
无论是双销连接结构还是履带销挂胶技术,都是后世第三代主力坦克使用的成熟技术,拿到这个年代来,自然是降维打击。
像老毛子的T-54、T-62坦克使用的都是单销履带,而更新换代后的T-64和T-80使用的全都是双销履带。
到了T90,最开始的时候,老毛子玩花活,重新使用了单销履带,但是随后的型号全都更换成了双销履带,这足以说明双销履带比单销履带更优秀。
当然了,最关键的是,这两项技术并不需要太高的生产工艺。
李爱国嘴角微微翘起。
有了这两项技术的加持,足以给坦克换上一双新鞋子。
这时候,一个工程师有了新的发现,指着图纸说道:“张工,这履带下面竟然还加装了装甲!”
“什么!加装装甲,这不是胡闹嘛.”张坦看着图纸,心中有些唏嘘,面前这个火车司机确实是设计上的天才,却缺乏实战经验。
事实上,坦克自从诞生之后,就被人们看成是移动堡垒。
而履带轮正是这座堡垒最薄弱的地方。
一旦履带轮被敌人击穿,那么坦克只能停在原地成为活靶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人提出了要为履带上加装装甲,有了装甲的防护,履带轮能够多扛两下。
但是,这些年来,却没有几款坦克采用这种设计。
为何?
——装甲容易脱落。
装甲作为外挂物体在坦克快速行进中,经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脱落。
一旦装甲脱落,很容易会绞进履带中。
于是就出现了尴尬的一幕,敌人还没开炮,自家的坦克反而因为履带装甲而出现了战损。
属于得不偿失。
张坦讲完话,立马看向李爱国。
意思很明显:小同志,这个缺点你该如何解决?
李爱国对着他笑了笑,又指了指一个部件的图纸,解释道:“老张,你看,这玩意叫做防剥落结构。”
“防剥落结构”张坦猛地拿起图纸,足足研究了三十分钟。
看着图纸上的复杂结构,他沉默了。
所谓的防剥落结构其实就是在诱导齿上安装了一组特殊的弹性挂钩与导向板。
弹性挂钩能够在装甲出现松动迹象时,凭借自身的弹力紧紧勾住装甲,避免其直接脱落。
而导向板则设计得恰到好处,一旦装甲开始晃动,它能引导装甲按照特定方向滑落,而不是朝着履带的方向移动,从而从根本上杜绝了装甲绞进履带的风险。
张坦看着图纸上那密密麻麻的标注与精细的设计说明,心中的震撼如汹涌潮水般难以平息。
防剥落结构跟刚才两种结构和技术的性质差不多,虽然不需要太高的技术,却能够解决大问题。
能够设计出这种结构来,面前的这位火车司机对履带的认知,已经超越了国内,甚至是国外大部分的坦克大师。
周围的那些技术员们此时也看出了端倪。
“这防剥落结构可真是个神来之笔,有了它,咱们的坦克安全性能提升一大截啊!”
“是啊是啊,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装甲脱落带来的乌龙战损了。”
张坦抬起头,有些佩服的看向李爱国:“火车司机同志,这东西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李爱国挠了挠头:“我这人没有别的爱好,就是喜欢阅读各种军事书籍,这些结构应该是在某本书中看到的吧,我有些记不起来了。”
张坦对于李爱国的话是一万个不相信,不过他也明白能参与到军工项目中,这位火车司机远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么简单。
“火车司机同志,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打算利用把这三个技术汇报到厂里面。”
李爱国笑了笑:“当然不介意,能够为国产坦克的研制工作尽点力气,是我的荣幸。”
现在有了这几个技术,战壕挖掘机履带就再也没有什么技术难题了。
“这么着,你们现在厂里的招待所住下,等厂里面通过了生产方案,我们马上帮你们生产履带。”
张坦着急着跟上级汇报情况,就请了一个技术员,把李爱国和肖参谋安排在了一机厂的招待所里面。
随后,张坦把李爱国搞出来的技术递交给了厂里面。
厂里面的工程师们经过研究确定这三种技术都是非常实用的技术。
一个工程师赞叹:“我看这些技术完全可以运用到咱们的新式坦克的设计中。”
“是啊,履带有了防护,坦克的防护力能够大大提升。”另一个工程师点头。
张坦举了举手:“我总觉得李爱国同志对坦克的履带非常有研究,要不,咱们请他帮忙设计新式坦克的履带?”
此话一出,会场内顿时安静了下来。
所谓的新式坦克,正是被给予厚望的69式主战坦克。
按照装甲司的要求,69式坦克是一种要能够跟老毛子T-62、小美家的M60、约翰牛家的英国“酋长“相媲美的第二代主战坦克。
但是。
69式坦克作为59式坦克的改进型号,要想达到这样的要求,难度实在是太高了。
新式坦克定项已经有半年之久,所取得的成果并不理想。
总工犹豫片刻,最终点头:“在不泄露坦克具体参数的情况下,可以跟李爱国同志接触一下。”
张坦将战壕挖掘机的履带图纸,交给生产部门之后,便晃悠着来到了招待所,在李爱国的房间门上敲了敲。
服务员听到动静,走过来说道:“张工,您是找那两位京城来的客人吧,他们出去了。”
“出去?”张坦愣住了。
这两人人生地不熟的去哪了呢?
此时李爱国在哪里呢?
正在一机厂内的供销商店里呢。
一机厂作为大型工厂,厂内有学校、医院、电影院等各种设施,自然也有供销社。
早晨得知吕白山是曹文直的女婿,李爱国就记挂着带点礼物,去家里探望。
至于肖参谋,他的任务就是全程跟着李爱国。
买了礼物,李爱国晃悠着来到一机厂大门口,此时吕白山正好下班。
见到他过来,再看到他手里拎的网兜,吕白山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走走,到家里,让月华做两个好菜,咱们好好聊聊。”
吕白山住在一机厂的家属院的筒子楼内。
距离一机厂足有七八里地,吕白山找来一辆歪把子摩托车,速度倒也不慢,也就花了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
吕白山带着李爱国两人,一进到家属院里,就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哎哟,吕科长,这两位是你家亲戚啊。”
“我老丈人的徒弟,打京城来的。”吕白山一路上跟那些住户们打着招呼,进到了一动筒子楼,上了二楼。
门半掩着,吕白山一进门,就大声喊道:“月华,月华,快出来,快出来。”
“诶,来了。”里屋应了一声,走出了一个中年女人,灰色中山装,胸前憋着钢笔,留着短发头,一看就是个技术员。
她的身后还跟着一个短头发苹果脸的小姑娘,咬着指头,怯生生的抓着女人的衣服,带着几分好奇的目光看向李爱国。
“爱国,这是月华,这是我闺女,小菊。”
“月华,这位是咱爹的徒弟,李爱国同志。他到咱们一机厂出差,今天我在门口碰到了。”
曹月华一听,非常的热情,毕竟她已经好几年没回过京城了,李爱国出现在这里,就相当于娘家人。
“快请坐,快请坐,哎呀,上次我跟爹通电话,我爹还说他收了个好徒弟,成了全国优秀火车司机。是他这辈子的光荣。
当时我就在想,我这个弟弟长什么样子,真没想到咱们这么快就见面了。”
李爱国是曹文直的徒弟,曹月华比他长几岁,喊他一声弟弟完全没问题。
“好嘞,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