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 238 李牧大危机 二更合一286w营养液……

238 李牧大危机 二更合一286w营养液……(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李牧遭遇了带兵生涯中最大的困境, 连当年抵抗匈奴的时候,他都没遭遇过这样的困境。

齐王是降了,但齐国不算降了。

以这个时代封君各自为政的特色, 除了韩国、魏国、燕国这等国土面积较小的国家, 对楚国、赵国和齐国的斩首行动, 只是会瓦解国家大部分力量,无法真正灭国。

这就是朱襄前世王翦每次灭国, 都要拉出几十万大军的原因。

李信灭楚时就是没看清这一点,以为自己拿下寿春就能获胜, 只带二十万秦军直奔寿春。

结果秦军被楚国封君各自带兵围堵,后面又被昌平君叛乱戳了屁股, 就像是遭遇了后世民俗传说中荆楚特色九头蛇一样, 首尾受敌损失惨重。

王翦打楚国的时候拖出秦国所有能拿出的兵力, 在楚国平原平铺开来,让楚军没办法玩纵深作战。

他打齐国的时候,则是故意在齐国边境缓慢前行, 给齐王充足的时间从各地封君和郡守那里凑来四十万大军,然后绕开齐军主力,先破临淄, 再击破齐军主力, 将齐军有生力量击溃, 这才能一举击溃齐国抵抗力量。

只是齐王投降, 齐国封君只要手中有兵,就不一定会听齐王的愿望投降,而是拥立宗室继续对抗秦国。

比如赵国邯郸被攻破后,赵公子嘉逃往代郡继续与秦国作战,坚持了整整六年。

李牧手中这五万人在齐王投降之后拿下临淄城很容易, 但很快他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但齐王都投降了,他却转头跑了,他又心有不甘。

可杀了齐王或者俘虏齐王,齐国可能会拥立一个更英明的齐王,反而给秦国灭齐造成更大障碍。

现在最好的办法是从秦国求援,趁着齐国各地封君和郡守还没回过神,一举占领齐国。

但这又有一个致命的问题。

齐国西边和秦国隔着魏国、赵国,往南和秦国隔着楚国,是一块完完全全的飞地。

就算占领后勉强能依靠齐国本土资源守住,但要怎么增兵?

秦国正在和五国作战,从本土增兵太过困难;从南边增兵,南秦可没有一口气能运送十几万人的海船。

自己带来五万人,基本把大型海船全部开出来了。为了给这五万精兵留下退路,他还不能让海船全部开走,去南秦接人增援。

最终,李牧还是决定冒险一试。

齐王都投降了,以李牧身为此世顶尖名将的自尊心,他无法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灭国之功从手中飞走。

临淄有河流与海湾相连,但就像是内河的大船难以入海一样,海船也难以进入内河航行。

李牧让海船驻扎在离临淄最近的海港,先把河流中途齐国防卫力量扫灭,然后征集齐国内河大船,把齐国宗室,也别是齐王的子嗣,和大部分齐国高官都送往海船上,送他们去南秦的同时,也向南秦求援。

虽然秦太子不在南秦,但李斯和韩非都是相国之才,浮丘和蒙恬都能带兵,他们应该能及时做出决断。

接着,李牧让秦军接管临淄城防,放宫中的粮食给城中饥民,告诉他们吃了这些粮食,如果齐国贵族攻破了临淄,他们全部都会被贵族处死,然后收编他们补充兵源。

李牧又让后胜协助城防,让后胜去抓不满齐王投降的人,许诺后胜如果协助得好,就给后胜算战功。到时候后胜到了秦国,说不定也能封个爵位。

后胜满心欢喜,如李牧所料的那样积极无比。

他知道他撺掇齐王投秦,如果秦国不带他走,齐国的贵族会活剥了他。在灭齐一事上,他现在比李牧还上心。

后胜还说服齐王发诏令让齐国各地投秦,以免这些人反抗秦国,让李牧恼羞成怒,杀了齐王。

齐王见子嗣亲戚全部被秦人带走,自己躲在宫殿里瑟瑟发抖,六神无主,后胜说什么他就信什么。

他发布诏令,命令齐国全境缴械投秦,谁不听从齐王的诏令就是谋逆。

李牧欲言又止,然后长叹一口气。

还好现在的秦王是子楚,以后的秦王是政儿。政儿的太子肯定给朱襄养,将来也不会差。

再往后,他都成冢中枯骨了,秦王好与差都气不到他。

他又想到曾经的和如今的赵王,深深庆幸当年赵王把自己和廉公“卖”给了秦国。

李牧又叹了一口气。也好也好,至少现在他不用担心齐军的士气了。

就算齐军大军回来,士气也一定很低落。

做好一切准备,李牧关闭城门,准备守城。

他本来只是用攻城吓唬一下齐王。但在齐王投降了,他要借机削弱齐国,就只能守住临淄城,等待秦军来援。

此战肯定非常艰难,而且损失惨重了。

李牧忍不住喝了一坛子酒发泄郁闷。

他总觉得,自己如果正经地带领秦军来攻打齐国,都不会这么憋屈和艰难。

在李牧求援的时候,齐国各地封君和郡守得到消息终于回过神,开始四处串联,推举带头人一同攻打临淄,救出齐王。

虽然齐王说不让救,但这时候谁听齐王谁傻。

齐国各路军队浩浩荡荡开往临淄。李牧背着手站在城头,再次连连叹气。

他已经很久没守过城了,心烦。

在李牧向南秦求援的时候,也派了一支骑兵往西回秦,告知秦王齐国的奇葩事,让秦王做决断。

五国因荒年和出兵导致内里防卫空虚,骑兵前行速度很快。

在南秦派出援军的时候,骑兵也见到了就在军中的秦王子楚,将李牧的密信递交给了秦王子楚。

秦王子楚拆开信,看了一会儿,揉了揉眼睛,又看了一会儿,再揉了揉眼睛。

他转头对廉颇道:“廉公,李牧在给寡人开玩笑!”

廉颇这里最安全,秦王子楚坐镇劳军的时候就住在廉颇这里。

廉颇骂道:“李牧怎么可能写密信给你开玩笑?给我看看。”

秦王子楚把信递过去。

廉颇皱着眉头看了一会儿,然后茫然抬头:“这是真的?”

送信骑兵脸上似郁闷又似欢喜:“是真的。”

廉颇狠狠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李牧一定郁闷极了。”

秦王子楚乐呵呵道:“齐王投降,他郁闷什么?”

廉颇狠狠翻了一个白眼:“齐王投降,齐国可没有降。齐军虽然不修军备,但就是抓几十万头猪也麻烦。现在齐军几乎没有损失,李牧难啰。”

秦王子楚从惊喜中醒来,皱了一下眉头,道:“让李牧返回?”

廉颇道:“如果是我,我肯定返回。这齐国,想拿下就得增兵,但难以增兵;拿下了也难守,和秦国不接壤啊。不过李牧年轻气盛,恐怕不一定肯退兵。”

秦王子楚叹气:“是啊,不接壤。寡人还是给李牧下诏,让他退兵吧。”

廉颇道:“李牧有他自己的想法,他不想投也行,把南边通往秦国的道路打通就行了。”

他让人把地图拿来,给秦王子楚指了指:“现在秦国和齐国中间就隔了淮水到黄河这一小块地。依照朱襄所言,黄河和淮水入海这一片地方将会是蝗灾重灾区,那里肯定人烟稀少。如果我是李牧,一定会让南秦的军队兵分两路,一路乘船绕行到临淄增援,一路往南攻打楚国从陆地增援。”

秦王子楚看着地图,也看懂了李牧的意图。

他笑道:“李牧是想在寡人把王位传给政儿之前,再让寡人得一国。”

廉颇听到这话,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想起了还在邯郸时的那个“夏同”。

廉颇身为大贵族,不像蔺相如那样对庶人士子和颜悦色。

他原本瞧不起朱襄,也瞧不起朱襄的账房夏同。

但吃人嘴软。他跟着蔺相如在朱襄家吃了几次饭之后,变得勉强能正视朱襄和夏同的才华。

当朱襄、夏同与蔺贽结为好友之后,他也逐渐将这两人视作子侄,琢磨着给这两人找一些晋升途径。

但朱襄和夏同都不肯去前线立功,气得他追着两人打。

那时朱襄和夏同总是会在蔺贽的掩护下麻溜地上树。

朱襄最先爬上树。

夏同身体最弱,动作最不敏捷,总需要朱襄拉住他的手,蔺贽顶住他的屁股,才能勉强爬到树上。

然后蔺贽就在树下和自己绕圈子,借机也往树上爬。

如果蔺贽被自己追上了,朱襄和夏同就会乖乖下树,三人一起被他踢。

他在朱襄家里教三位竖子兵法,比在家里教晚辈快活多了。

廉颇知道夏同就是秦国质子异人后,心里难受了许久,大骂异人骗他。

但在秦国见到夏同,看到夏同小心翼翼的讨好表情时,廉颇心里又软了。

罢了,异人又不是故意的。

异人虽是秦国质子,生活艰难,但也是身份高贵的秦公子。他能与朱襄和蔺贽一样被自己呼来喝去,已经足以见得他对自己的尊敬,自己还不满什么?

夏同成了异人,异人成了子楚,子楚成了太子、成了秦王。廉颇以为夏同会变,但好像想错了。

廉颇对秦王也不知不觉带了些长辈的感情,见不得子楚身体一日比一日衰败。

可他又能如何?

廉颇想起当年蔺相如身体一日比一日衰败的模样。

他又能如何?

“我见项燕围城的兵力少了许多,或许王翦已经开始攻打楚国。”廉颇道,“他辱骂了我许久,我也该给他一点厉害瞧瞧。待我击溃他,这五国盟军肯定土崩瓦解。到时我就攻打魏国,打通秦国和齐国之间的路。”

秦王子楚道:“好。廉公小心。”

廉颇自傲道:“区区项燕,连朱襄都能打败他。”

秦王子楚大笑。

还在关中种田的朱襄狠狠打了一个喷嚏。

他自言自语:“是谁在说我坏话?政儿?夏同?还是都有?”

他揉了揉鼻子,直起身体,看向东边。

不知道秦国边境的战况如何了。

……

秦王子楚得到李牧的消息之后,虽然没必要给咸阳知道,也给太子政捎带了一份,让太子政知道他的老师有多郁闷。

太子政挠了挠头,想起梦境中的齐王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