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现代都市 >无论魏晋 > 102、准备起飞

102、准备起飞(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苍秀在帮助段氏一家的事情上, 可以说是想人之所想, 急人之所急。

对于段家这种大包袱,不但收了件,还包邮。

她带着准备好的船, 顺着北京的海河直下天津虽然这时天津港还没有被冲出来, 可是大致路线还是在的, 船上不但有吃有喝, 还有来自上党的神奇药品。

止血药是双氧水, 除了痛一点找不到缺点, 发炎了有青霉素, 在各位医生药师的倾力合作下,去过毒的青霉菌种过敏率已经降到20, 可以说是很大的进步了。

段家的孩子被随行医生一个个收拾得惨叫连连,但对效果却是赞不绝口,段家长子还悲伤的表示, 要是小弟末波再坚持些日子就好了, 必然能活。

其他人也一起大力喷了王浚忘恩负义,团结一心表示必报此仇。

如果说还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那就是海船太过颠簸了。

可能是被到拷打后身体虚弱, 这些骑马可以两天不下马的勇士在船上吐得天昏地暗, 个个都滩成一张人饼,根本扶不起来。

不过苍秀儿没放过这个宣传药品的机会,找来医生,一剂苦涩的茶汤灌下过, 效果立杆见影,虽然还是有些不舒服,但至少不吐了。

只有十七岁的段鸳就很好奇,想知道是什么药物如此有效。

“这个啊,是藿香正气水。”速成医生就很骄傲,“我上党人识药辨药,这藿香生于南方,还是我们专门找人去采收的药物,甚是昂贵呢。”

只有真正晕过车船的人才知道那是怎么样的一种感受,这样的神药对他们来说简直是天降天正义,对苍秀儿的怀疑与戒备都消失大半,愿意真心交流了。

苍秀儿也时常出入段务勿尘的病榻,询问病情。

只是段务勿尘毕竟年纪大了,这次又在牢狱中去掉大半条命,可能是伤到了脏腑,时常咯血,一日大半时间难以醒来,苍秀派来医者热心探看,尽量减少对方的病痛。

敌意放下了,趁着在海上的机会,段务勿尘便催儿子们去向苍秀讨教学识。

这种输出意识形态的机会,苍秀当然不会客气。

当段家的小伙子们围在她身边一起讨教时,就顺便和段氏的这群年轻人讲起了上党的情况,上党的愿景,以及渤海发展的困境。

“所以,若人能聚而为商,互通有无,则物产丰足。”苍秀儿大方地传授了上党富足的奥秘。

“可是,书上言商人不事生产,囤积居奇,”做为世子的段疾陆眷有些困惑,他虽然是鲜卑贵族,但他们一向仰慕中原化,教育并不放松,平时都王浚家子弟一起学习,“当年齐纨鲁缟,田氏代齐,都是翻覆国家社稷之举,是以举世卑商,不得为官穿丝。”

齐纨鲁缟就是战国之时,齐国名相管仲禁绝本国织布,全从鲁国订购布,然后在鲁国大量织布后单方面撕毁订单,导致鲁国破产,不得不称臣于齐国的事情,这种国家执行、毫无诚信的事情牵连了商人,更让法家警惕,只要是说起商人不好,就把这事拖出来鞭尸。

至于田氏代齐,就是田家当丞相后长年用大斗借出粮食,小斗收回之类的手法连续几代继续收买人心,然后杀了姜太公的子孙称帝,虽然时间长了一点,但田家因此获得了一个强大的国家。

苍秀于是从容地解释了一番:“你们是不是觉得,只有如庄稼这种实实在在从地里面长出来的才是有价值的?商人什么都没有做只是提价,所以一定是窃取了人家的财富?”

众人对视了一眼,纷纷点头。

苍秀于是问道:“一颗药品,从辽东送到蓟城,危险重重,可别人千里迢迢送来时,并未变成两颗,可价格翻上两倍,是否应当?”

众人点头,说是应该的。

“所以,并不是所有付出,都是看的见的,你没见过别人千里辛苦,并不意味着不存在,上党之地,繁华如今,货物昂贵,代价却是被几次三番攻掠,这些,难道不是付出么?”

众人纷纷点头,当然是付出。

“所以,劳动产生付出,付出相互交换,又有什么不对呢?”苍秀浅浅一笑,“我们上党繁华,只是减少了没有价值的付出。”

“什么没有价值的付出?”段鸳好奇地问。

“比如天旱时,农人一桶桶浇水入地,我们将他们聚集一处,开掘水渠,一次辛苦,便能十倍于平常之劳作,这算不算付出的更有价值? ”苍秀儿笑问,“他们节约体力,又可以多出的体力用来种田,产出更多粮食,那么,税收是否便增长了?”

段氏兄弟如获至宝,段疾陆眷更是击掌赞道:“原来如此,之前的先生总是讲轻徭薄赋,讲要如何的善待百姓,我素来听了,却从未曾想做。哪能如先生讲的这般通透。”

“不错,如果上党在辽西建立一座城市,广购牛马,纺织丝品,收拢流民,便能让治下安稳,还可换得钱财,”苍秀拿出一张地图,对着段家兄弟画起大饼,“此地名为碣石,因当年秦始皇于此地度海求仙,又名秦皇岛,如今做港口,既可与我渤海郡商船来往,又可守望相助,共抗王浚淫威”

这里如今是个小渔村,有港口,虽然不是大连天津那种可以停十万吨级巨轮的深水浪港,但这年头她也变不出万吨级的船来,有个几十吨的排水量就已经是了不起的大船了。

辽西一地物产还算丰富,离渤海郡又不远,完全可以把棉花送到辽西去混纺成布,再开些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产业,就是一个贸易点。

有了贸易点,就能从这里发展起海运雏形,可以算是为后边的培养水手探路,以渤海郡与辽西两地做为辐射点,可以将货物蔓延到辽东、朝鲜半岛、甚至是日本去,要是能像地中海样的搞出个贸易三角路线,比如从渤海郡送石蜡去辽西,再从辽西织品去辽东高句丽,再从高句丽换人参、皮毛之类的物产回渤海

一但贸易圈形成,就可以相互弥补欠缺,欧洲为什么能发展出大航海,不就是因为地中海那个大池塘无风无雨好度日么?

渤海虽然比不上那地中海,但的他们玩家都来了,这些小问题哪里不可以克服?

思及此,苍秀儿的表情更加温柔,讲解更加仔细,描绘的成果更加美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